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中国古代史论文_明清时期西辽河地区农业开发研

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2-01-3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框架 第一章 明清时期西辽河地区农业开发基础及背景 第一节 西辽河地区自然条件与环境变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框架

第一章 明清时期西辽河地区农业开发基础及背景

第一节 西辽河地区自然条件与环境变迁

    一、地形地貌

    二、气候水源

    三、土壤植被

第二节 明清西辽河地区农业开发的社会背景

    一、行政区划变迁

    二、总体政治和军事概况

    三、社会民情变化

第三节 明清之前西辽河地区农业发展概论

    一、史前时期

    二、历史时期

第二章 明清时期西辽河地区的土地垦殖和水利发展

第一节 土地垦殖的过程及特点

    一、屯田垦殖

    二、移民垦殖

第二节 土地垦殖的作用和影响

    一、垦殖面积的扩大

    二、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

    三、土地占有结构的变化

第三节 水利工程建设与农田灌溉的扩大

    一、兴修水利

    二、灌溉农业的发展

第三章 明清时期西辽河地区作物种植拓展与技术改进

第一节 农作物的引种推广

    一、玉米的引种

    二、马铃薯的引种

    三、其他作物的引种

第二节 主要作物的分布及特点

    一、麦类

    二、水稻

    三、玉米、番薯、马铃薯

    四、高粱、谷类、豆类

第三节 土壤耕作与技术的改进

    一、耕作时令的掌握

    二、耕作技术的进步

    三、工具的改进与发展

第四章 明清时期西辽河地区农业开发的动因与制约

第一节 维护边防需要与缓解资源相争

    一、平定叛乱加强王朝统治

    二、合理分配资源减少人地矛盾

第二节 改善民生与社会治理

    一、帮扶生产给予西辽河地区生产资料

    二、休养生息与整顿吏治

    三、传授农业生产技术

    四、修桥补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第三节 制约农业开发的因素及其解析

    一、安土重迁不习农耕

    二、租典与封建剥削严重

    三、国际政治形势混乱

    四、自然灾害频仍

第五章 明清时期西辽河地区农业开发的效果及影响

第一节 奠定后世基本农业生产格局

    一、旱作农业系统的确立发展

    二、特色农业的发展

第二节 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一、酿酒业的发展

    二、粮油加工的进步

第三节 促进民族融合与边疆地区稳定

    一、茶马互市

    二、满蒙联姻

第四节 对畜牧业的冲击与生态环境破坏

    一、畜牧业的削弱

    二、环境的破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明清时期主要农具图谱

附录二 明清时期主要作物、蔬菜图谱

附录三 明清时期主要牵引钩图谱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作者简介

文章摘要:西辽河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降水量大、光照充足、雨热同期。境内河流众多,广布其中,因此水资源充沛。此外,西辽河地区土壤类型较多,特别是西辽河下游地区的冲击扇平原土壤肥沃,优质的黑土、棕壤适合农作物生长,加之优越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为农业开发创造了条件。明清时期,随着屯田制度的发展,巩固边防的需要,朝廷将农业生产工具、种子等输送至西辽河地区,保障了农业生产。特别是清代以来,随着“一地养二民”政策的推行,大量的山东、河北、山西人涌入西辽河地区,增加了大量劳动力,再一次为农业开发创造了条件。这一时期的农业生产工具与农业生产技术等亦得到改良与推广,许多改良后的农业生产工具使用轻巧方便、易于操作。加之明代“生铁淋口”技术,和“牵引钩”的发明,配合着改良后的瓠种器、犁铧、灵巧的牵引钩等,大大增加了垦殖面积。此外,明清时期外来农作物玉米、马铃薯的引种与推广,使西辽河地区形成了整地、播种、土壤耕作、田间管理、收割加工等一整套完整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独具特色。农业开发促进了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当地农人掘泉引流,凿井灌田,朝廷还遣人“教养蒙古”,传授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使西辽河地区农产丰收,余粮颇足。这时期的酿酒业、粮油加工业等随之发展起来。在明清茶马互市,以及清廷修建的五路驿站、巴林桥等交通要道的基础上,当地人将剩余粮食加工成农副产品通过驿站、路桥输送北京、天津、沈阳等地区,大大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很多农人从事商业性活动,缓解了人与地相争的矛盾,有利于维护西辽河乃至边疆地区的稳定发展。但在农业开发过程中,蒙汉之间的租典泛滥,及蒙古贵族土地兼并严重,国际形势混乱、自然灾害等诸多因素制约着农业发展。明清时期西辽河地区农业开发效果明显、影响深远,奠定了后世农业生产格局,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特别是清廷满蒙联姻政策的推行,更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融合,先进的农耕技术通过远嫁的公主、格格等再次传入蒙古各部,以畜牧业为主的蒙古贵族纷纷从事农业生产,亦促进了西辽河地区蒙古各部农业发展。农业开发势必冲击畜牧业发展与环境破坏,加之西辽河地处农牧交错带,因此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这时期的农人不顾一切过渡开垦,朝廷亦肆无忌惮的砍伐林木,造成了大量土地沙漠化,以及水土流失,生态环境破坏愈演愈烈,很多野生动物数量减少,甚至濒临灭绝。

文章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网址: http://www.nykfyzb.cn/qikandaodu/2022/0130/1147.html



上一篇:工业经济论文_农业装备新产品项目成功开发需关
下一篇:气象学论文_农业开发适应气候变化策略探讨

农业开发与装备投稿 | 农业开发与装备编辑部| 农业开发与装备版面费 | 农业开发与装备论文发表 | 农业开发与装备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