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农业劳动变迁:从刀耕火种到机械化 未来会彻底

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5-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021年4月8日,黑龙江哈尔滨城郊的一处农田里,一辆耕地机正在广袤的农田中作业,四野无人,数十亩平整的土地上,只有这一辆机器在劳作,机手告诉记者,他一人一机,每天可以翻

2021年4月8日,黑龙江哈尔滨城郊的一处农田里,一辆耕地机正在广袤的农田中作业,四野无人,数十亩平整的土地上,只有这一辆机器在劳作,机手告诉记者,他一人一机,每天可以翻耕数百亩地。同时间的湖南永州,一处自动化育秧基地中,三五个工人正在操作流水线机器,整个四月份,他们几个人,可以育成五六千亩稻田所需要的秧苗。

随着社会的变迁,今天的农业劳动,早已经不是人们印象中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模样,技术进步改变了人类劳动的形态,也正在改变着农业生产的模样。在更久远的未来,农业生产中,人类是否真的能完全摆脱体力劳动呢?

哈尔滨一处农田里,耕地机正在作业。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耒”和“耜”背后的经济革命

人类可靠的农业生产,最早可追溯到8000多年前。在此之前,石器时代的出土文物显示,人们的生活来源更多依靠采集和狩猎,这使得原始社会的人们,生活总是流动不居的,他们必须为生存而不断漂泊和迁徙,寻找自然物产更丰富的地方。

中国农业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冯开文介绍,“在渔猎时代,人们的劳动效率是非常低的,尤其到了原始社会末期,人口增加,自然环境中的出产不够了,可采集、狩猎的食物越来越少了,人们需要找到新的食物来源,最早的农业出现了。”

中国农业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冯开文。受访者供图

冯开文讲述一个农业史中广泛流传的故事,大约在8000年前,两河流域的人们开始注意到,经常撒尿的地方,生长着一种特殊的植物,它会开花结果,果实可以吃。“它就是小麦,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有意识地留下部分小麦种子,并种植它,来年可以收获更多的小麦。为了收获小麦,人们不再流浪,开始定居下来,最早的定居农业出现了。”

稍晚一点儿的时候,在地球另一面的中国,出现了河姆渡文化,这也是一种定居文明,考古学者在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水稻,这说明,此时的人们,已经在栽培水稻了。

刀耕火种,就是这个时代的写照,有学者分析,刀耕火种,是一种半定居的农业生活方式。人们在焚烧肥沃的草地,用木棍在地上插出一个浅坑,把种子种在地里,不除草,不进行田间管理,等到收获时,用石制的镰刀收割。镰刀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农具,在它出现的时候,就基本上定型了,石器时代是那样形状,到现在,还是那个形状,只是材质不同而已。刀耕火种的模式是不可连作的,每年换一个地方。种过的地,等到重新长出草,再次肥沃后才会再种。

翻地工具的出现,是一次耕作方式的变化,标志性的农具“耒”和“耜”,它们都是用来翻地的,翻地意味着连作,每年在同一块土地上的劳作耕种,人们也开始真正定居下来。

江西新干县一对老夫妻在使用传统打谷机。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这就是第一次经济革命,关键的标志是定居农业,”冯开文说,“这一阶段,中西差别不大,大都发现了类似的农具,类似的劳作方式。其主要特点有两个,第一个在延续原始社会集体劳动的同时,出现了私人劳动,即个人化的劳动,一个人就可以完成一块地的耕作,另一个是出现了分工,在集体劳动中,有人翻地,有人锄草,有人播种,分工出现了。”

铁犁造就“男耕女织”的田园

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传统的奴隶制逐渐崩溃,新的农业生产模式开始出现。

“铁器在农业中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也改变了农业劳动模式,”冯开文说,“铁器是工具材质变化的一个关键点,从石器到青铜器,变化其实不大,一方面,青铜器大多用在祭祀、军事等领域,很少用来制作农具,另一方面,青铜器脆,碰到石头就碎了,并不实用,一直到铁器出现。”

从春秋战国到近代,两千多年的时间里,铁器一直都是农具的主流,没有其他材质可以替代。冯开文说,“铁器极大地提升了生产力,它更坚固、锋利,韧性也更好,这为畜力的使用提供了基础,在牛身上挂上石犁、青铜犁,都是不现实的,但铁犁可以。而生产力的大幅度提升,一方面使得人类的劳动效率更高,另一方面,出产的增多、新利益的出现,也导致了社会革命。我们熟知的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其实都可以看做是利益的重新分配。”

同一时期的欧洲,大平原的地貌为铁器的使用带来更多的便利,也更大程度地发挥了铁器的作用,冯开文说,“欧洲中世纪使用马拉重犁,甚至有的用三匹马拉犁,劳动效率非常高。典型的案例,就是英国这个小国,在短时间里成了欧洲的粮仓。”

文章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网址: http://www.nykfyzb.cn/zonghexinwen/2021/0508/893.html



上一篇:贵州四企业拟获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认
下一篇:开发现代休闲农业 促进旅游产业发展

农业开发与装备投稿 | 农业开发与装备编辑部| 农业开发与装备版面费 | 农业开发与装备论文发表 | 农业开发与装备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